易倍体育,易倍,体育,EMC,官方,官网,平台

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企业微信”的20年:腾讯是如何连接人和企业?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23
 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从19年开始,我就一直负责公司内部的微信矩阵,最开始是做微信小程序,后面开始接触企业微信,再加上我自己还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这3年以来,基本上我每天都在跟微信内这些产品打交道。  关于小程序、公众号和视频号,我之前写过很多文章,但是从来没有提及企业微信,因为在我看来企业微信是腾讯最「复杂」与「曲折」的产品。  我一直认为,我们要了解一款产品,最重要的

  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从19年开始,我就一直负责公司内部的微信矩阵,最开始是做微信小程序,后面开始接触企业微信,再加上我自己还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这3年以来,基本上我每天都在跟微信内这些产品打交道。

  关于小程序、公众号和视频号,我之前写过很多文章,但是从来没有提及企业微信,因为在我看来企业微信是腾讯最「复杂」与「曲折」的产品。

  我一直认为,我们要了解一款产品,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这款产品的市场定位,光记产品有哪些功能根本没用。

  定位是一切产品功能的本源,定位反映了产品经理对市场的认知——市场缺什么,这款产品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了解这款产品的定位,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甚至自己推导出这款产品应该有哪些具体的功能。

  从2001年的初代RTX开始,腾讯「泛企业微信」总共有以下7款产品,每款产品都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接下来我就从这7款产品来梳理一下腾讯连接人与企业的20年。

  QQ自1999年问世后,用户量快速增长,到了2001年,注册用户数突破2000万。而当时腾讯并没有为QQ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QQ用户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赚钱。

  2000年11月,腾讯推出了“QQ俱乐部”的会员服务,QQ用户一个月只要缴纳10元会费,就能享受QQ靓号、网络收藏夹和好友列表保存等增值服务。这是腾讯乃至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氪金”业务,自此腾讯走上了可耻但有用的“氪金”之路。

  可是腾讯第一个“氪金”业务并没有成功,半年内只有3000个用户成为会员。因为彼时在线支付工具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成熟,用户需要去邮局转账给腾讯。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即使用户真的很喜欢这个功能,谁又会专门跑一趟邮局呢?

  那么腾讯可以给企业用户提供什么付费服务呢?当然还是老本行,即时通讯工具。

  腾讯于2001年开始研发一款企业内部IM产品,这款产品叫做Business QQ,后改名成RXT(腾讯通)。

  RTX相较于QQ最本质的提升总结起来就是两方面——更安全,更易管理。RTX服务器部署在企业内部,不用担心信息外泄。由企业开通账号供员工在公司局域网内使用,所以RTX没有跟个人QQ打通,用RTX只能跟同事沟通。

  RTX账号所有权在公司,公司可以根据你的岗位职能给你开通相应的权限,也可以对员工会话记录进行存档和查询,方便管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现在企业微信的功能,例如邀请制、会话存档、权限管控等,都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RTX。目前RTX的官网依然支持访问,只是在官网首页增加了一个企业微信的链接。到后面我们可以发现,将接力棒交给企业微信的产品远不止RTX。

  RTX后面还集成了一部分OA功能,但是整体定位还是企业内部的IM工具,其目标是可以为企业节省通信和出差费用,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可是RTX存在一个弊端 ——只能在局域网内跟同事沟通,没有跟个人QQ进行打通。

  2 营销平台:海量的QQ用户对于企业来说是宝贵的客户资源,如果支持企业直接对QQ用户进行触达。相较于地推、纸媒、电销等传统营销模式,使用QQ对客户进行营销触达具有客群精准、成本低廉、互动感强等优势。

  基于企业这两方面诉求,腾讯于2007年上线了企业QQ客户管理系统。企业只要提交材料完成审核,就可以获得一个专属企业QQ号。个人QQ用户可以搜索企业QQ号跟企业进行直接沟通,企业QQ支持消息群发触达用户。

  此外企业QQ跟个人QQ一样,还有一个「企业空间」功能。「企业空间」是企业的轻量级门户网站和BBS。企业可以在空间内发布企业简介、最新信息、产品研发状况等,这个功能形态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微信公众号。

  前面我们主要梳理了PC互联网时代,腾讯做的两款企业端通信工具。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通过微信巩固了自己在个人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后,却没有选择做一款类似RTX的企业内部通信产品。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即时通讯成了一个伪需求。为什么PC互联网时代要单独开发RTX才能满足企业内部的沟通诉求?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个人QQ呢?其实主要就是两个原因:

  1:安全:QQ盗号频发,使用QQ当作企业沟通软件,如果被盗号会带来信息泄露风险;

  2:管理:QQ用户印象为三低——低龄、低学历和低收入。上班时间挂QQ,无法存档查询你的聊天记录,不知道你是聊工作还是跟朋友在吹水,管理难度大;

  首先从安全层面,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微信号很难被盗,所以安全性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完全够用。

  再看管理层面,软件运行载体从电脑变成了手机,你无法知道员工手机上打开的是哪款app。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是无法阻止员工划水的,除非上班时间上交手机。既然无法管理,那就干脆别管了。

  所以对于腾讯来说,微信完全可以充当企业内部IM工具。在这个大前提下,企业其他的一些诉求,腾讯谋求通过在微信内新增「插件」来满足,这个「插件」就是微信公众号。

  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赋予了企业直接触达C端用户的能力。有了公众号,商家节省了两方面的成本。第一是短信推送费,商家开始通过公众号给用户推送信息。第二是门户网站搭建费,在公众号之前,用户要想在网上找到企业相关信息,企业需要自己搭建门户网站。而有了公众号之后,任何一个小企业都能开通一个公众号,在公众号放企业相关信息。

  自公众号问世后,路边广告牌上网址和电话号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号二维码。

  服务号更像是各个企业在微信内部开发的一款轻量化app,用户享受企业的服务,不一定非要去下载安装app,在服务号里也能实现。从这方面来看,服务号的定位跟后来的小程序很类似。

  总体上来说,腾讯把企业的相关诉求都集成在公众号里来实现。公众号似乎可以完美的连接人与企业,可是结果真的是这样的吗?

  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抢下一个无可替代的流量入口。为了对标微信,阿里于2013年推出了来往。可是因为来往与微信在功能上过于相似,缺乏差异化,留存用户很少。到了2014年春节,来往在数据上颓势尽显。

  阿里开始转变思路,既然在个人社交赛道,已经无法超越微信,那么不如换一条赛道——企业社交。

  当阿里团队去电商企业进行需求调研时,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发现企业即时通讯成了一个伪需求。因为这些企业都是集中办公,有事吼一声就行了。就算距离远一点,用微信也行啊。

  1.工作和生活信息太繁杂,沟通工具总是在QQ、微信、邮件、电话和短信中切换,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

  2.阿里巴巴能不能将内部的高效企业管理系统简化后,免费提供给中国中小型企业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水平。

  此刻阿里团队明白企业社交这篇文章破题点不在于即时通讯,而在于“企业协同办公”。

  2014年底,钉钉发布测试版,从办公场景开始切入,其产品定位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协同办公工具。

  现在对于钉钉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钉钉的定位找的很准;坏消息是微信的企业号瞄准的也是办公协同场景。

  虽然企业号在办公协同赛道早早卡位,但是这款产品并没有在腾讯内部受到重视。企业号只是微信公众号体系下的一个子分类,在微信中的属于配角中的配角。

  2015年,钉钉开始狂奔,基本上每两周都会迭代一个版本。阿里更是投下5亿元开始铺天盖地的市场推广,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马云更是亲自为钉钉站台。而企业号依附于微信生态,在产品的迭代上需要遵循微信大框架。针对钉钉在市场上的动作没有采取任何反制措施,放任钉钉野蛮生长。

  2016年4月,腾讯意识到钉钉的威胁,才开始发布独立的企业微信APP,而此时钉钉已成规模。“上班用钉钉,下班用微信”,阿里在社交赛道上终于找到了跟微信的差异化定位。

  除了企业协同办公,另一个使钉钉爆发式增长的场景就是在线月,这个数字改成了1500万。这个新增的500万主要来自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需求暴增带来的增量。05

  2016年4月,企业微信发布后,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其定位跟钉钉过于类似且功能相对简单,所以一直难以出重围。到了2019年,经过3年的追赶,企业微信和钉钉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截止当年底,钉钉的入驻企业达到了1000万家,而企业微信只有250万家。

  。企业微信如果定位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的话,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它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企业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用企业微信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成为国内最大的B2B2C数字化连接器”。这是钉钉和其他竞品走不了的路,钉钉可以一直在协同办公领域深耕,但却只能在2B的圈子里打转。

  从这点上来说,企业微信的定位很像之前的企业QQ和微信公众号,都是企业私域流量运营的利器。

  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历代私域流量运营工具都不可避免与灰产和微商产生联系,企业微信能否跳脱这个历史周期律,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