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个人资金也在加速进场。
渣打银行发布的《2022可持续及个人调研》(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开云 开云体育APP到2030 年,预计约8.2万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将用于可持续,为包括亚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在内的10个成长型市场的ESG目标提供支持。其中,中国内地市场预计可调动5.65万亿美元,位居10个成长型市场之首。
不过,对于个人者而言,可持续仍处在关键攻坚期,仍面临着挑战。业内人士指出,更高的透明度将有助于缓解者对“漂绿”的担忧、对风险回报的误解;此外,不同财富管理机构的行业标准、评价体系及其运用结果不一致,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升温。《报告》指出,2020至2030年间,中国内地市场个人净财富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约7.9%。由于庞大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居民财富以及者的广泛兴趣,中国内地可调动的个人可持续潜力遥遥领先,并将对促进整个亚洲的可持续进程发挥重要影响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基金公司纷纷推出ESG主题产品;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也开始关注ESG理念。
国投瑞银总经理王彦杰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很多人和机构对ESG的认识还停留在价值主张和政策导向上,并没有将其与收益连接起来。实际上,ESG策略可以起到实现显著超额回报并帮助人规避风险的作用,ESG策略是将者期望的财务目标与 ESG架构相结合、给者带来更好收益的方法。
渣打银行指出,与传统银行产品不同,可持续银行产品将成本效益与社会责任或环境可持续性相结合,为个人参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产品的广泛应用,如可持续存款、可持续信用卡和绿色抵押贷款等,将有助于使个人与系统的全程互动更可持续化。
不过,也要注意到相比传统产品,可持续还存在一些挑战。《报告》显示,近5成受访者称“准入性”“可理解性”是影响其可持续的首要障碍,反映出市场须进一步降低相关门槛、丰富渠道,并提升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安永大中华区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撰文指出:“量化数据匮乏、披露标准不一致等难题,对于人来说都是ESG面临的挑战。人对标的的ESG表现评价,需要切实的量化数据支撑,例如考量企业的治理架构、董事会成员组成、员工福利和激励措施、管理供应链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等。”
其中,者对“漂绿”的担忧是当前可持续普遍存在的难题。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梁大伟指出:“可持续处在关键攻坚期,亟须解决受访者反馈的各类障碍。我们发现,更高的透明度将有助于缓解者对‘漂绿’的担忧、对风险回报的误解;相应地,更健全的信息披露则有助于者进一步作出数据驱动的决策。我们相信,随着可持续的进一步普及,更多者可以匹配适合其可持续目标的相关产品。”
李菁也表示,如果没有强制披露要求,就容易滋生某些项目或企业的“漂绿”行为,推动人强化ESG相关的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减少“漂绿”行为,在这一点上,香港地区的最新政策值得关注和借鉴。2021年香港证监会发布通函,提供更多有关增加ESG基金披露的指引,增加适用于气候相关基金的指引,同时发布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有关气候风险管理的新规定。
李菁称,ESG能带来利润的行为,在长期来看,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都有潜力转换成为长期价值和回报,成为筛选资产组合的长期性盈利能力指标,一旦人建立这种内在的正向逻辑,人接受并积极参与ESG无需特别的外部激励。在到达这一步之前,当下一些制约因素依然限制人进一步接受和采纳ESG理念,需要监管和政策的介入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使人可以从更加清晰、准确、标准化和透明的治理环境中受益。
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监管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各类机构完善落实ESG理念:4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中明确将上市公司的ESG信息纳入者关系的重要沟通内容;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指引》,推动银行和保险机构加快推进对ESG评价体系的应用;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ESG评价方法和ESG指数。
植信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对于财富管理行业,ESG发展突破口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打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二是充分承担者教育、财富向善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做好高质量的者教育工作,向客户传递资产配置知识和长期、价值的理念,引导社会财富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平台优势,带动更多社会财富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三是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拥有完备公司治理体系的行业头部机构应积极引导行业内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引领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走向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推动建立行业ESG标准体系,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开云 开云体育APP特别是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亟待建立适合自己的ESG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一套可执行、可追溯的行业ESG征信标准,开云 开云体育APP不断提升行业独立、客观、公正的核心竞争力。
就行业标准而言,李菁指出,目前,我国A股市场监管尚未出台强制的ESG披露框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25.18%的A股上市公司(不含北交所)披露ESG报告(CSR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A股市场近三年来一直维持在四分之一的披露比重,急需更多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针对已发布的ESG报告分析显示,不少数据在指标定义、统计口径、可靠性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改进空间。
具体从影响来看,王彦杰分析,虽然目前交易所对所有上市公司都有 ESG 相关的披露要求,但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仅仅是以达标为目的,以最低标准去做这件事,并没有切实践行 ESG 策略,这使得管理难以获得真实信息,在这样的前提下,势必需要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或者通过搭建三方评级机构的方式使 ESG 相关信息更加公开透明